1.患者担忧病情,求医心切,四处看病,自身又是“医盲”,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到了医疗单位,基本上都是听任摆布,自己难有主张。患者来到医院不几天,连检查带用药,好几万就出去了。患者并不知道这几万元中,那些是必须花的,那些是可花可不花的,那些是没有必要花的。有些检查和药物是必须的,有些是可有可无的,有些是没有必要,患者并不知情,极少有人算过这笔经济帐。尤其病情较重的时候,患者方面心急如焚,几乎无心顾及经费问题,经费投入越来越大。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在65岁以后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大概占其一生的一半,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年可能又要支付一半中的一半。人都不行了,肝癌晚期,医疗费用急剧攀升,有些患者耗尽了一生积蓄,这种花销到底有多大意义。
2.医疗单位为赢利性质,追求经济指标是目的。不论是公立还是私利医院,医院的性质是赢利的,不可能不追求经济指标。挣钱多少是医疗单位衡量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各地省、市两级医院大多医疗结构单一,而且老死不互相往来,医疗服务机构的性质是公有制,缺乏应有的竞争机制,是一种政府垄断经营,但又无力拨足经费,医院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采取许多“创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药品带来的利润不得不成为医院的主要财源收入,大型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化验等辅助检查,也在医院“创收”中占据重要地位。一些医院为了“创收”巧立名目,设立一些正当收费以外的收费。如在手术费以外又分解收费;在住院费以外另设干部病房、优质病房、特护病房等不一而足。医院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利用手中占有的阵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如争购大型医疗设备,对病人作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使用高利润率的药品,拿取高额利润;开展名目繁多的“特需”服务;私自设立一些收费项目,增加病人负担。医疗服务业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医生对药品的使用有绝对权力。患者对药品的医疗消费多数处于医生和医院指导和控制之下,面对有利可图的高价药品“利润”、“大处方”、“小病大治”现象时有发生,患者对此没有选择的余地,特别是住院后,自我保护意识显得苍白无力。高利润,造成高药价和医药行业的顽疾。
3.治疗乙肝难有章法,乱来情况普遍存在。我国虽然有乙肝防治指南,但是其并不权威,各地仍然各自为政,一些医务人员随心所欲,根本不按指南行事。同时我国乙肝指南基本上是照搬国外的,没有考虑到国情,指导意义大打折扣。
4.药品种类繁多,药价昂贵。治疗乙肝的各种药物,包括保肝、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等等,不下几百种,这些我国特色,别的国家治疗乙肝的药物不过几种,我国几百种肝药形成了巨大的医疗市场,不少药品生产厂家普遍采取“高定价、高回扣”的低级营销策略,致使药品价格成几十倍地增长,其结果造成中间环节获得了高额利润,广大患者成为这些高额不正当利润的转嫁者和承担者。尽管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药品价格贵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病人用药,医生说了算,这无可厚非,但是一般药能治的病,一定要用昂贵的药品就成问题了。尤其滥用抗病毒药物、抗菌素在一些医疗单位相当普遍。一支长效干扰素1400元左右,一支胸腺肽100~700元,一片抗病毒药物几十块钱,这些化学药物成本很少,利润空间巨大,成为不少医疗单位的“宠儿”。
5.检查项目不断翻新,种类越来越多,价钱越来越贵。人类的科技成果和大型医疗器材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后,被充分利用,如彩超、CT、磁共振、各种生化化验和辅助检查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和提高了医疗成本。尤其是这些检查不但名目繁多,而且难以统一标准,难以规范其适应症,增加了随意性,一些医院为了“创收”,不管病情是否需要,要求多做检查。同时,这些大型医疗器械的化验结果,在一些省级、市级医院内部互不承认,导致患者重复检查,重复交费。病人住院后,一些必要的检查是不可少的,合理的检查无可非议,但也有不少病人反映,一般性的疾病都要做近乎全套的检查,尤其是价格较高的“创收”检查真的需要吗?这也是造成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6.正规医院虽然诊疗费用偏贵,但是尚在明处,我国还有多种非正规的民营医院及医疗单位,这些单位由于病源有限,赢利较难,不得不采取一些不良行为,例如医托、虚假广告、假医假药等行为获得经济利益,以便维持下去,乙肝患者成为它们的“猎物”,不少患者落得人财两空。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媒体上虚假广告泛滥,代表委员的大声疾呼、人民群众的愤怒谴责、受骗上当患者的血泪投诉都无法阻止虚假广告的泛滥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