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讨论,觉得话题太沉重了。我想说,一是医生太辛苦且身上负的责任重大(于病人于医院来说),每天坐在那里面对那么多各种各样的病人,问来问去(可以理解的,病人都想问的多一些,希望医生多关注一些),天天如此,而且要耐心细致,有问必答,真的不是常人能忍受的。二是希望社会关注,政府出台政策,确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我想就目前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而言,科室骨干最起码年薪20万是要的。三是希望医生们淡定,切忌心态浮躁,既然选择这个行业,想必你喜欢这个工作,只要工作作好了,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多少也有些成就感,何有了成就,有了技术,年纪再大些,就是老专家了。收入上没法和其他行业比的,能比得过通讯、石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
(二)
医生是一个很辛苦(服务对象是需要救助的人),责任很重(救死扶伤,人命关天),令人敬重的行业,因为她的付出和成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社会制度和风气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用号召抵制学医来消除,医患之间不应该相互发泄怨气,要相互尊重,理解,作为患者要明白医生不是神,要体谅医生的辛劳,医学还有许多不能达到的领域需要探索,医生有时也回天乏力,不要无理取闹,把医生当成索命索财的敌人,医生更要时时不忘医德,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优质服务不仅是医术也包括服务态度,在国外无论小诊所还是大医院,遇到的医护人员总是面带微笑,让人感到亲切,在国内很少见到,哪怕是面对孩子都是一张严肃的脸,情绪化要不的,无论医患。
(三)
看问题要看本质,要学会撇开情绪去看问题。医疗腐败的问题,主要是有了药代以后,这应该是市场化竞争的一种不良后果、中国政府真的不应该把医疗相关的资源进行完全的市场化。中国药监局和工商局对药物和制药厂的审批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现在一个药物(专利开放后),可以有N多种剂型,N种规格,导致了N+N个厂家都在生产这种药,那他们怎么办阿,只有竞争阿,药物质量下来,利润要上去,国家又不引导,当然是恶心竞争了。解决很简单,只要国家规定资质好的药厂保留几个国有,药物定点市场,国家科学定价,这样你看看还有没有药代?不过问题出来了,前面审批了那么多的厂家要关门,那么多人要失业,那么多关系户要得罪,社会肯定会动荡,所以这就是目前医疗改革的死局所在。中国政府,要动问题根本,确实难。
(四)
最后大家还是在集中在2个问题:
1. 医生收入低,劳动与收入不符?(仅限公开的阳光收入)
2.医生职业素养下滑,病人普遍反映看病贵,态度不好,过度医疗。
其实归根结底是个分配体制问题。但是仅仅是论坛讨论不会有结果的。我看了一下以壹刀为代表的医生方在这里的呐喊根本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反馈。所有的人都在抱怨,医生在抱怨,护士在抱怨,医生家属在抱怨,患者在抱怨,患者家属也在抱怨。你们听说过药品招标办的人抱怨吗?这个国家的体制管理者抱怨吗?谁不抱怨?全是抱怨。这有意思吗?体制的问题谁都看似没有办法,所以既然都不是决策层,还是散了吧,浪费时间和精力,还生气。何必呢。唉。骂人图个痛快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平添烦恼。无奈的社会。
(五) 医生与高校教师职业比较
家里既有高校教师也有医生,付出与所得都不成正比,但凭良心而言,高校老师还是要比医生好些。
从工作强度来说:
现在高校的老师是很忙,但只要你安排好,一年连续一周的休息总还能安排的出1、2次吧?而医生是不可能的,有3天就偷笑了。
现在高校的老师是很忙,但连续工作时间超出24小时的总不多吧?医生却需要周而复始的面临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从工作风险来说:
老师在课堂上出点小错误,发现后及时改过就可以吧?医生要是看病的时候出点小错呢?
老师各种职业病是很多,但至少不用像医生一样每天面对各种血液、呼吸传染病原吧?
从工作压力来说:
现在高校的老师是很没有地位,上边要讨好领导、项目评审专家要项目,下边要讨好学生要学评教分数;但总不用担心有人直面砍人闹事吧?
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希望、未来;而医生更多的是面对痛苦和死亡,当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医生所面对的心理压力完全不同。
从工作内容来说:
现在的高校老师是很累,既要教学又要科研,而这些医生也都有,附属医院的职称评审要求不比浙大的要求低吧,而且也要定期讲课、带教。
此外,医生每年还要面对各种的培训、考试。这一点中小学老师也有,但高校老师是很少的吧?
从收入待遇来说:
由于学校基建贷款,现在高校老师的收入是很低,但医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年资高的教师,项目科研收入还是可以的,不比高年资的医生差。
这两年新进的博士教师,没有项目科研,是很可怜,可是同样年资的博士医生更惨,还在各个科室轮转学习,奖金都拿不全,更不要说其他收入。
前几年进高校的硕士,现在压力是很大,要评副高必须博士,但总可以在职吧?但医生,有几个可以在职读博的?
现在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职业有使命感,更别说有自己天生是吃这碗饭的自豪感了,功利社会下功利的教育观,只有金钱上的回报才是择业的首要考量。至于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多数人是无法得到或者根本也没去想过要得到了,估计不少人一个月有几十天不想上班吧,呵呵。
(六)
本来医生一直是最接近神性的职业之一,因为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进程。当看到学术交流会议上国外的医生骄傲地秀着自己经手的病例的ppt,比如濒临死亡边缘的患有疑难病症的婴幼儿如何得到有效的治疗后而成长为健康强壮的少年,相信在现场的你一定不会吝惜自己热烈的掌声,只怕还会起立向他表达自己的敬意。
国内的医生在刚入行的阶段绝对是苦劳力,不少主任都难逃压榨下属劳动力价值的嫌疑。新丁的工作强度和经济回报绝对不成比例,如果没有高度的使命感支撑的话,必然积累怨气,等到苦媳妇熬成婆时,就难免变本加厉地巧取豪夺回来才能心理平衡。
国家出了问题,各行各业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医疗因为和大众息息相关,自然风口浪尖了。但和医疗一样最容易用道德标杆丈量的教育和传媒行业的从业者,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和灰色收入绝缘呢。
(七)
看了这么多评论,做个医生的家属,我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医是高成本、高投入的行业。高考历来要最高分才能进浙医大或浙大医学院,起步五年学制,现在想进浙一、浙二好医院基本要985重点高校的博士生,学制在八年以上。我老婆学制八年(五+三),我学制三年大专,同宿舍还有二年大专,比老婆提早五年工作,多读5年书就是50万的损失。读医是最苦的,美好的大学时光都花在了书本里,不像我们很多专业,可以有大把时间挥霍在打牌,找对象上。
2、医生是高风险工作,我老婆一次抢救病人,病人忽然一口血喷到我老婆身上,脖子、手上、衣服上、鞋上全是鲜血,如果病人有爱滋、如果你皮肤有破损,就有可能会感染,所以现在病人必须查爱滋(很多人误认为是医院创收,没必要的),但很多急救病人医生就马上上,根本没有检查时间。现在病人要求也高,稍有怠慢,投诉就来了,医生上班时忙的喝水时间都没。
3、医生是低回报的工作,医生收入根据职称来的,刚工作的也就2、3000元,人家博士毕业这点收入确实可怜,混个七、八年才能有6000左右的月薪,我大专同学毕业都有这收入,难道博士还比不过大专?
4、医生是圣人的工作,老婆上班时间忙的基本不接我电话,下班后要写论文、搞课题研究,买菜、烧饭、接送小孩、教小孩读书所有所有的后勤工作都扔给了我,每5天要值一个夜班,双休日基本只能保证一天,另一天要么值班、开会,全年没时间休息,只有过年时可以休息3天左右,所以自从老婆工作后,我们从没有一起长途旅游,一次也没有也没有!结婚蜜月也没有,不是没有钱,是没有时间。
5、医生的悲剧,现行体制下,医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除了大家都面对的工作发展、买房生子的问题外,现行的医疗体制注定了医生命运的悲剧色彩,说现在医生拼命开药、那回扣、收红包,悲剧的体制决定了悲剧的医生命运,并且也只能由医生默默承担。上述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让医生干着比走私毒品风险还大的工作,拿着比民工高不了多少的工资,这对吗?当财务人员可以公开拿税款回扣收,当ZF工作人员收了厚厚的劳务费时,当我又给孩子老师送了4位数的购物卡时,当这些行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医生注定悲剧。
6、医生的未来,现在医学院招生分数还是最高的,说明医生还是家长和学生的首选,医生还是受人尊重,今后如果医药分家,国家切实把该补给医院的补贴到位,医生或许会有美好的明天。
(八)
看见社会各界人士宣教,或者申述,或者辩解,也讲讲15年的求医过程和感受。96年报考大学填志愿时,指导老师说能静心学习的话,选医学吧。家长认为医生职业稳定,家里出个医生大家健康有依靠。在这样的期盼中进入医学本科。进入医学后发现读不完的书,背不完的枯燥医学知识,还有考不完的试,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谈一场初恋(多年后才发现初恋是场混乱的乌龙事件)接触医学前辈老师们淳淳教导,好好学吧,以后什么都会有的。前辈们的生活是榜样。
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静心学完了5年本科,靠着优良成绩,没有通过关系得到了附属医院工作。(也算是5年静心读书的回报或者肯定)以为可以停一停脚步歇一歇,像普通人那样恋爱结婚生子,却惊觉浙大需要硕士博士。父母支持下又读完硕士,硕士毕业2年内又高效率的完婚生子。没有来得及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多少快乐,再次发现浙大变态政策,没有博士不能晋升副主任和主任。好吧,再次努力去读博士。成家后读博士,面对的压力是全方位的,经济和生活可能还有就职的压力。不再忍心依靠家人来栽培30岁的人完成博士学位,这次选择了国家奖学金出国读博。
15年的学医过程中,本科时代基本没有医闹和药扣,硕士时代出现了医闹药扣红包问题,博士时代医疗环境恶劣升级。面对现实:
如果我是高中生,我会拒绝选择医学。
如果我是医学本科,我会考虑毕业后转行,
无奈现在是年纪一大把,求医过程中付出了如此多的精力,还有剩下的救死扶伤那一点初衷,所以决口不提放弃这个职业。
既然如此,只有强迫自己去适应,面对医闹面对受贿法律问题,时刻记得保护自己和家人。
因为除了医生身份,还是孩子的家长,还是父母的孩子......
(九)
想致富靠本事,据我了解,越是水平高的医学专家越是不屑于医药回扣和红包,人家赚钱主要靠讲课和会诊,好的专家上堂课、会诊个病人就是几千块的收入,一年除了单位给的钱再加上自己业余时间额外收入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的,当然也很辛苦,基本上全年365天无休的,全省各地也要到处跑。拿回扣、红包最多的往往发生在低年制的医生,特别是以前吃过苦家里条件比较差的,这帮人真是心狠手辣,自己业务水平有限,也没什么讲课会诊的额外收入,但是想发财啊,没办法只好白的黑的一起来。我认为如果病人家属出于感激给医生红包,我觉得是无话可说,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是主动或暗示索取,就应该查处。最可恨的是医药回扣,明摆着欺诈病人,老百姓被骗了还被蒙在鼓里,甚至花了大钱对身体伤害更大,还要对医生说谢谢,多可恨!这个和贪官收取贿赂性质一样恶劣,应该严打。
(十)
医生,这个职业,其实正常心态的人,还是尊重的,大家上医院都想找个好医生嘛. 医生,无论哪个时代,也是个职业稳定,前景光明的, 困难总是短时期的,医患问题这么突出,也是近些年的事吧,医生千万别因短期利益,失了根本,真的很可惜。
从个人角度,其实同意拉开不同等级医生的看病费,提高医生收入。小病看普通医生,以量计收入,大病找专家,以质提高收入,对效率与环境都是好的。
反对红包,这个医生直接面对病人收钱,对双方的负面影响都很不好,现在医疗环境本身就复杂,医生的风险也是开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