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护士交往金法则
前些天,在自己的身上,昨日其他人的身上,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沮丧的事,思前想后,写下了这一篇医生护士交往金法则,文笔粗糙,道理浅显,其中难免有疏漏,望谅解,同勉吧!
1. 除了工作,不谈私事。
2. 工作之外,私下里不联系。
3. 不要关注别人的私事,知道了也不要传别人的私事。
4. 不要相互诋毁。
5. 保持距离。
解析:
1. 除了工作,不谈私事。——工作就是工作,工作之余也不要瞎扯,不要聆听别人的事,或是说自己的事,没有意义。知道的多了,反倒出现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人怀疑是你说出去的,那又何必呢!
2. 工作之外,私下里不联系。——无论单身、有对象或是已成家了,私下里都不要联系。事实上,我们少一个朋友,对你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影响,TA出现之前,你不也一样过得好好的吗?联系了,就会有麻烦,不是对方的对象找你,就是老公找你,再不就是传出一些绯闻。毕竟我们没有想要出轨,那又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 不要关注别人的私事,知道了也不要传别人的私事。——有些人就是喜欢打听别人的事,如果你要是在意那个人还好,不过生活中就是有嘴碎的人,就爱打听,什么都不图。更有甚者,将打听到的事情相互传播。结果,一传十,小树叶也被传成了参天大树。原本没有什么事,被你这样一传,好么,原本人家的正常生活被你打乱;原本好好的两个人被你拆散。请这样的人好好想想,如果想不通,就把耳朵堵死,舌头割掉,还给世界一片清净。
4. 不要相互诋毁。——说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其实是你自己不好。再说了,人家好不好,和你有一毛钱关系啊!说了人家,你嘴爽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办事原则,人家爱怎么做,与你何干!看不惯,就别看,又没做给你看的!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5. 保持距离。——总之,保持距离。或许因此别人会说你冷,说你无情。可是真的要发生事情,又有谁能体谅你的感触呢,原本安静的世界,被弄得乌烟瘴气,原本还说的过去的同事关系,一闹,变成仇人。所以啊,就做同事,不做朋友!再说男女之间有什么朋友关系可谈呢!
6. 上述论点,喜欢、想追求对方的者除外。
1楼 李医生
Post:2011/8/9 18:09:01
“西医容易中医难”,保证没有一个人会举起共鸣之手。
而且西医师听了,客气的“嗤之以鼻”,不容气的必然“反唇相讥”。即使中医本身,承认的不会超过30%的人。更其是为数不少存心在中医队伍里想跳槽到西医那边的医师,更要掩口葫芦地笑发此言论之人,非白痴即疯子。
假如说“大学教授容易,幼儿园老师难”那么附议的肯定很多。大学教授只需精通一门科技,就可以当起来了;而不懂教学法,心理学还不会唱歌,跳舞,剪纸,画图,讲故事,操作多种乐器的人,能当幼儿园的老师吗?
为什么?因为幼儿园老师的难,是明显的,谁都可以见到的。中医的难,是隐蔽的,谁都看不到的,甚至50%的中医界人士也看得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见。
不论中医或西医,由门外汉成为高明的医家,必然通过四个层次:
第一个“懂”,就是学习,使外行成为内行;
第二个“通:”懂了以后,能够搞得通,头头是道;
第三个“熟”通了之后,多多使用(即临床)由生疏而熟练。熟了之后使用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四个“精”,以西医来讲,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了。但在中医则仅仅是学到50%。因为这四个层次,都是在“固定安排”范围内的事。而一个完整的中医在这四个属于“固定安排”的范围之外,还有“化”与“神”两个层次。
第五个“化”,是变化,也就是单单有固定安排的基本功之外的“灵活应用”。那就是辨证论治,这个辨,是有一定的章则而又没有范围的,甚至“见痰不治痰”而能治好痰证;“见血不止血”而把大出血止住。
第六个“神”,中医能达到神通广大,取方取药真的有左右逢源之概,那才是真正的高级中医了。
那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只能称之为“用中药的人”,我们不承认他是中医,“用中药的人”何难之有,只要在书店买一本《常用中草药》之类的药物手册,碰到炎症,就在清热解毒药中抄几味如银花,夏枯草,菊花等等;出血找止血药中的大蓟,小蓟,陈棕炭等等;咳嗽多痰的找化痰止咳的半夏,陈皮,杏仁等等;大便解不下来找泻下药中的大黄,元明粉,火麻仁等等;失眠的找安神药中的远志,酸枣仁,夜交藤等等。
因此,我敢说一个合格的中医要比合格的西医难,现在恐怕没人来反对了吧
此文来源于干祖望医话